◇聰明(智商,簡稱為IQ):一種邏輯推理的能力,此種能力善於處理「死」的問題。意即,當問題的答案有絕對的答案者,此種問題稱為「死」的問題。譬如數學、物理、力學等等。
◇智慧(般若,在佛教則稱為BQ):一種知道事情來龍去脈的能力,此種能力善於處理「活」的問題。意即,當問題的答案沒有絕對的答案者,此種題目稱為「活」的問題。譬如,做人的應對方法,人的六官感受,宇宙人生的道理都屬於此類問題。智慧高代表「慧性」高。在佛教中所言的智慧,其實是指「般若」,這是一種「無分別智」,也是「空的智慧」。當一個人的智慧越接近「空」的思想時,其智慧也越高。此種智慧是經由累劫的修行而來。(◆廣度思考訓練◆
、 ◆深度思考訓練◆、禪的修行)
◇知識:知識是從學習、閱讀、他人告知而得知者,此種得知稱為知識。若知識是自已產生的,或經由自己思考而知道者,此種得知方式則為「智慧」之功。
◇記憶:知識經由學習、閱讀、他人告知等而能記憶在心者,稱為記憶。記憶力好,代表「定性」好。(提升記憶力的方法)
通體而言,女性記憶力強過男性。而男性的智慧力高於女性。
而以上能力不同時,也代表一個人在不同領域的傑出表現。譬如;
聰明的人,善於邏輯推理、是非對錯反應快速,數理能力強。但不代表情緒控管(EQ)也是如此,也不代表此人將來就能發大財、做大事、快樂無惱。
智慧高的人,EQ一定也高,但是這種情緒控管並非是忍耐,而是遇到逆境時,腦筋轉一轉,就沒苦惱了,或者,遇逆境時根本就不生苦惱,這是高智慧者的高EQ表現。另外,沒有學習過的知識,自己可以明白,這才是道地的「般若」之功。在佛教中,若人想要解脫輪迴,所秉靠的就是「般若」。
知識雖然是透過學習與記憶而來,但是,「覺性」好的人,不必刻意學習,而能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吸收知識。總之,「覺性」好的人,可以自然的提升知識與智慧。
什麼是覺性呢?這是心性的一種覺察、感覺、發覺之能力,此種能力也是「悟道」的基礎。
記憶力要好,這也是需要條件的,當你內心無憂無慮時,此時記憶事情的效果最好。而意念中雜念太多的話,就會干擾記憶。因此,當你面臨考試,需要記憶許多東西時,最好屏除萬緣、萬事與各種牽掛,讓內心空蕩蕩的,此時則有很好的記憶力。
在佛教的修行中,當一個人修行基礎完備之後,就可以修行「止」或「觀」,進而達到開悟之目的,而後能證果而解脫。若「修止」則可提升「定性」與「記憶」。若「修觀」則可提升般若智慧進而開悟。
在世俗上,聰明的人可能處處吃香,但是以佛教的修行來看,般若智慧才是解脫之寶。
在世俗的考試上,記憶力很重要,可以讓考者得到高分。但是,若是記憶者總是記憶苦惱之事、記仇,這反而增加了人生之苦。
在此另外提醒的是,人的智慧(般若)高低和學歷、年齡無關,有時我們會發現,高學歷的人卻去邪門外道修行,或者被詐騙集團所騙,這是因為此人智慧低落之故,因為世俗的高學歷,常常是勤讀書、好記憶之果,而非智慧之功。
有的人在童年時期即能展現某些天份,這是此人過去生修行、歷練而延續此種能力到今生之故,因為人的智慧或某些專長能力,都可以生生世世延續,當事者只要稍加複習,過去生的能力就展現出來了。總之,屬於「無形」的能力,都可以生生世世延續,反而有形之物卻會壞滅。孩童由於世間的知識或經驗不足,或者語言能力尚不夠,因此比較不能展現智慧,但非孩童智慧比較低。
以上四者以般若智慧最為重要,這也是活在世間,需要隨時去修練的。(修行的核心在哪裡?成就道業的基礎在哪裡?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