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1日

般若

般若


般若

張相片

般若,這是從古代印度話直接翻音過來的。為什麼不翻他的意思呢?因為般若含有多重的意思,而中文字沒這樣的詞彙,所以就直接翻音而不翻意。但為了方便了解,我們暫且將般若稱為智慧,但是你要知道,稱之為智慧只是一時的方便用詞,也是中文中,比較接近般若的詞彙。嚴格而說,智慧還不等於般若。所以,現在我們要來了解,佛法中般若的原始內涵。

般若的種類有三:

(一)一切智:

了知萬法即一法之理,此種智慧稱為「一切智」,而這種智慧其實也是一種能力而非認知;意即,了知萬法總相(意即萬法共通的原理)。此種智慧就是「空」的智慧,意即「悟空」後的智慧,若得此智名為「慧眼」。此種智慧尚未通達時稱為「見思惑」。

若人要解脫,那就是要這種智慧。也是修行者在修行上,要致力於修得之智慧。

一切智也是萬法的「理體」,就如身體之骨架。這種智慧也是「根本智」。

「空」是很平凡的道理(1)

「空」是很平凡的道理(2)

◆「空」是很平凡的道理(3)

(二)道種智:

又名「世俗智」。了知萬法別相(由空理所延伸的萬法差別相狀)的智慧。世俗間一切學問皆是道種智。若得此智又名「法眼」。

譬如,世間學問有;電子、建築、物理、化學、醫學、音樂、生物、繪畫、棋藝、烹飪、游泳、星象、各種功夫等等千百種學問,這些都是道種智。此等智慧有如塵沙那麼多,因此,當此智慧不通達時,則稱為「塵沙惑」。

此種智慧可以藉由閱讀、聽法、學習而得。但是若有「一切智」時,則可自行產生這種智慧。

在世俗上,幾乎都是學習這種智慧,但是單是此種智慧,不能讓人解決苦惱。而世俗所傳授的這種智慧,往往深度、廣度都不足,這是因為缺乏「一切智」的緣故。

因此,若要透徹「道種智」,務必要有「一切智」作為基礎。

道種智是萬法的「肉體」,就如身體的血肉。一個軀體務必要有「骨架」才能立足,也要有「血肉」,那才能圓滿。亦即,「一切智如骨,道種智如肉。」

若人要成佛,則需要這樣的智慧。這也可以說,佛,是無所不知的 。而菩薩若要渡眾生,也需要這樣的智慧,以作為渡眾生的方便和工具。

飛雁

(三)一切種智:

圓滿以上兩者之智慧稱為「一切種智」。此種智慧也稱為「佛眼」。而尚未通達此智之前則稱為「無明惑」。若是圓滿了「一切種智」,那就是佛的境地了。所以,佛,是智慧圓滿者。

在世俗上,當俗人有了某些世俗智之後,往往很自傲,以為自己懂得很多,其實,只是懂得沙漠中的一粒沙這麼多,這和佛菩薩是不能相比的。若人沒有「一切智」,那這個「道種智」就不能通達徹底,所以,這是大家要知道的。

在佛教的修行上,以先修得「一切智」為下手處,當你開悟之後,再學習道種智,那就能學得又快又深又廣。反之,若無「一切智」那就學的又慢又不通透。

譬如,若你學星座看個性,俗人可能要學三年。但是若你有一切智的話,那三個小時就夠了。

又譬如,若你學易經,可能要學三年(學通了沒有?不得而知)。但是若你有一切智,那只要三天到三個月就行了。

因為「一切智」是「根本智」。而一切智是用「悟」來的,而非認知。因此,在佛門的所有教育,都講求要從根本處做起,所以要「明心見性」這才能有「一切智」,也是學習一切法的根本智慧。

大家也要知道,悟的次序要先修「明心」,而後修「見性」。明心就是明白「心」的能力,明白「心」的種種,而後再進一步悟知「空」的原理。

三種般若:

(一)文字般若:

藉由閱讀文字章句或聽法而獲得般若,由此種模式所獲得之般若稱為文字般若。(認識而來的知識)。當你常在我們的網站--覺悟人生的家閱讀,那就能吸收到這種智慧。若你的智慧都是因此而產生,那你屬於「羅漢」根器。

(二)觀照般若:

在生活中觀察萬法,覺悟宇宙萬法之理。由此模式獲得之般若稱為觀照般若。(自己體會或推想的智慧)。當你在生活中「修觀」而自己產生的智慧或認知就是「觀照般若」。

另外,觀照自己內心或外境需要有方法,我們網站中的思考訓練智慧開發就是其中的方法。只要你常用這方法觀照自己內心或外境,就能產生智慧。若你的智慧能依此產生,那就是「緣覺」的根器。亦即,在生活中能自覺自悟者。

腦力修練/智慧開發:

智慧開發(1)廣度思考(10~29年級功課)

智慧開發(2)深度思考(30~38年級功課)

智慧開發(3)反向思考(32~40年級功課)

智慧開發(4)比較思考(22~40年級功課)

智慧開發(5)雙面思考(22~40年級功課)

智慧開發(6)前進式思考(21到30年級適用)

智慧開發(7)超越式思考(30到40年級適用)

智慧開發(8)對應式思考(30到43年級適用)

(三)實相般若:

證悟諸法實相的智慧。什麼是「實相」?亦即,萬法的本來面目、真實相狀。

這也是證果時的智慧。實際體驗到宇宙原本相狀的認知。這樣的智慧,名為實相般若。(實證的智慧)。亦即,當有了文字或觀照般若後,自己身體力行去驗證,實證這種般若,此稱為實相般若。這好比你知道物理原理後,而後實地做實驗而驗證這些法則。

在修行中,當你從迷而悟,從悟而行,從行而證果。證果時候的般若就是實相般若,亦即,了知了宇宙萬法的本來面目、真實相狀,而這個相狀可以用「空」來形容。

另外,文字本身不是般若,而是認識般若的媒介。觀照亦不是般若,而是產生般若的方法。

張相片

上面我們提到了「羅漢根器」、「緣覺根器」,那什麼是「菩薩根器」呢?

當你有利他之心或是渡眾之願,這就是「菩薩根器」了。

此外,還有幾種般若;

(一)方便般若:

了知渡眾生的各種方便法。由於眾生難度,或者眾生根器頑劣,所以渡眾生要有各種漸進的方法,這種智慧稱為「方便般若」,這也是菩薩渡眾生要具備的智慧之一。

(二)宿命般若:

能了知宿命的智慧,又稱為「宿命智」。觀察宿命有「宿命通」,這是用淨化的感性所產生的能力,以此種方法觀察宿命稱為「宿命通」。另外,以智慧的方法觀察而知的宿命稱為「宿命智」。這必須了解陰陽之性,了知宇宙運行原理、法則,而能證得此種智慧。這種智慧也需要「空」的智慧。

(三)識人般若:

看人的相貌、文詞、行為、言語、思想等等,而知此人的個性、命運、健康等等之智慧。

以上幾種般若,都是菩薩渡眾生的工具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