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9日

學佛四依止—(1) 依義不依語

學佛四依止—(1) 依義不依語

學佛四依止—(1) 依義不依語

本格自從開格以來,累積了一千五百個訂閱戶,這些訂閱戶都是忠實的讀者,而這些訂閱戶之外,當然也有以另外模式而長期閱讀的網友。能長期來此聽法的,其實都是根器或緣份比叫好的人。

在學佛上,人性分為「法行人」與「信行人」,這兩個是什麼差別呢?

「信行人」就是以信仰為依歸,學佛時跟的是「人」,跟一個和自己感覺比較投緣的師父而學佛,這類的學佛者稱為「信行人」

「法行人」就是以「法」為依歸,只要這個「法」聽了投緣,那就跟著這個「法」而走,這類「依法不依人」的學佛者,就是「法行人」。

在佛的教育中言,學佛當「四依止」而學。若能如此,你的學習才有個最好的品質,而「依法不依人」則是四依止中的一止。

長期來往本格的讀者中,有的人喜歡問問題,但也有人以同個問題,但是卻問個沒完,也有人是從來不問問題,也沒回應過的「潛水客」。

這可以說,最多的人是從來不回應或發問的。也許,你聽了心領神會,所以不發問那就很好。

但有時發問,是為了比對雙方的意思,看看自己的見解和版主有無落差。

也許你看了文章感覺有問題,感覺不對,感覺有異,也許你忍著繼續看下去,也許你就此不來了。其實,當你感覺文章意思和自己的概念、認知有違背、落差時,你當向版主提出發問,以免把誤解當了解了。若能如此,那才能正確的吸收知識,與更深入了解佛法的奧妙。

就算是佛陀,他也曾經說過,你們不要以為是我說的,就通通照單全收,還是要自己思考……

所以,就算版主這麼說,文章這麼寫,但是,說歸說,看歸看,若要把知識化為智慧,則要經過自己的思考。若要化解語言認知不同之落差,那你還是要多多發問。

在平常,我們要如何依什麼精神而跟隨佛法呢?

我們知道網路上是個龍蛇混雜的地方,各種光怪陸離的資訊很多,當然了,其中以垃圾資訊最多了。所以,你要是在網路上閱讀資訊而不過濾的話,那你的知見就會被汙染而不自知。而且,這些汙染性的資訊進入你腦子後,也成為你的「意識形態」之一部分。

佛法中有所謂的【四依止】,這是你學佛跟隨某個對象學習時的四個原則。

u 「依義不依語」

依義不依語,就是在閱讀或聽人說話的時候,要依義理而不依語言或文字解讀。因為,文字常是不圓滿的,難以圓滿表達一件事情的道理。因此,當你知道了字面意思之後,還要想這個文字有否其他的涵義,以此精神閱讀佛經或來此閱讀文章,那你才能吸收到精要。

同樣的文字或說詞,其實在每個人的概念中,也常有誤差。不管你在閱讀文章,或是平常與人對話交流,你都要注意這個落差。所以與人交流時,我們需要不斷的溝通,以增加彼此的正確了解。

譬如,在午餐時刻有人問你說:「吃飯沒?」

你可不要因為剛才午餐吃的是「麵」,你就說沒。這可以說「吃飯沒?」代表的是用餐了沒有,而非指吃飯了沒有。

在語言上的溝通就是要這樣,要「自圓他說」。而平常在此讀文章,或是讀佛經,你也一樣要「自圓其義」,這才能抓到文章的真意。

u女人的語言

再譬如,當有人說「你好美喔!」

你聽了可能很高興是嗎?

其實,有的人這樣說話可能是在損你。

譬如,當有人說「你穿這衣服,真是醜到不行!」

其實,他這話可能是在稱讚你穿得太漂亮了,漂亮到讓我看了都會忌妒囉!

譬如,當你問女人說:「你喜歡我嗎?」女人若回你說「我討厭你!」時,各位男士們,這句話要依不同的場合做解讀了。總之,你不要聽了討厭就真的以為討厭。因為女人有時喜歡說相反的話,所以,當你喜歡一個女人時,他卻這麼回你時,你也許該暗自竊喜才是。相反的,要是你問女人說:「你喜歡我嗎?」如果女人回你說:「我是喜歡你啦!」那你也別得意的太早。你最好配合她的說話神情或說話的場景來做修正而做解讀,以免把誤解當了解了。

最近的新電影「好友萬萬睡」,這也是描寫性與愛的電影,其中有個精采的情節,當時男女主角正在房內做愛,女主角躺著在床上,男友則趴在她的私處給她「加工」,隨後不久女主角突然大聲尖叫,這時可嚇壞男主角了。此刻男主角抬起頭來說著:「女人尖叫時,總是讓人分不清這是好事?還是壞事?」

當男友還在猶疑不知做錯了什麼事的時候,女主角尖急著說:「你就繼續不要停呀!」

談性與愛的電影--好友萬萬睡

女人的語言總是特別奧妙,所以各位男士們,和女人相處,可要多費點心了。

人之間的相處容易發生誤會,而在男女之間,要發生誤會的機率更是大到不行。所以,「好」誤以為是「壞」,「NO」誤以為是「YES」,這常發生在你的四周,可是你可能渾然不知。

這可以說,夫妻或情人間的吵架,有一大半都是冤枉的,因為都是誤會而來的。

也有人描述男女愛情說:「因為誤解而結合,因為了解而分開。」這也是耐人尋味的一句話了。

好幾年前的某一個過年,三個女性朋友和我相約要在初三的時候在台北聚會。

結果,隔了兩天她打電話來大罵我爽約,怎麼不吭響就不來了?

我說,初三不是後天嗎?

結果,她也沒聽我說什麼,就從頭罵到尾……

原來,一個人用的是農曆,一個用的是國曆,於是焉,誤會油然而生。害我一男三女的幸福約會,竟然泡湯了。

男人和女人,常常使用不同的辭典,這是你和異性溝通時,常常要注意的。

一個誤會讓我損失了一個一男三女的幸福約會。

u 男人的語言

又有一年,我和一個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相約要在「果菜市場」見面,然後敘舊。

我在這「果菜市場」都已經等了一小時了,卻沒等到他(當時沒有行動電話可用)……

這時我才頓然驚覺不對,趕緊匆匆趕到另外一個「果菜市場」。

我看到他時,他正徘徊在市場前,咱們二話不說,見面先互捶幾下,然後高談闊論,這幾年發生的事情……

苦等之事大概也忘了,誤會之事大概也沒了……

原來每個鄉鎮縣市都有「果菜市場」……

聽起來明明認知一致,但沒想到還天外有天……

但是男人之間,對於這種誤會總是互捶幾下就沒事了……

又在好多年前,我和一群同事以兩部車子,要到一個地方去。由於路途遙遠,大家約好在高速公路第一個交流道下高速公路。上了高速公路之後,前後兩車當然也就分散了。當我下了依約的第一個交流道時,卻不見另一部車來相會。

事後雖然找到了彼此,但是校正之下才發現,原來,我的「第一個交流道」不等於他的「第一個交流道」……

同樣的詞彙,常會有不同的認知,因而發生誤會,那要怎麼辦呢?那就是平常的交流中,需要更多說詞與交流,更多的「確認點」,來減少彼此的誤解與確定雙方的認知都一致。因此,當你與人約定重要事情時,要從各個角度切入而洽談,以能確認雙方的認知是一致的。

你的出口不見得等於我的出口

 

u 大陸的語言

說到用詞一樣,意思卻不一樣,這在當今的台海兩岸,就常發生了。

譬如,在台灣說「小姐」,是指一般的女人。在大陸沿海一代省份說「小姐」,則是指「妓女」。所以有時用錯地方,還會遭白眼就是這樣。

所以,這些文詞看起來是一模一樣,但是內容卻還是千差萬別。

而人在溝通的時候,有時則是相反的,用字用詞不同,但是意思卻是一樣的。這些題材,我想你在生活中多多注意,應該可以發覺。

不久前,我在廈門觀光,正當我對著一部腳踏車拍照的時候,突然背後傳來:「不可拍照!」

我這一聽,哪裡闖禍了?

接著這個人又說:「拍照啊!」

原來,地攤那個人只是開個玩笑罷了。

正當我在拍這腳踏車時,背後傳來「不可拍照」的說話聲。

u手指月亮

「手指月亮」時,你要看手指?還是看月亮?

若是咱家那隻充滿靈性的愛犬-- 咪咪(上) -- 我試過了,牠會一直看我的手。

聰明的你都知道該看月亮,但是,在閱讀佛經或在本處閱讀文章時,有的人還是會猛看手!

就那篇性愛的意識形態來說,我主要說的其實是「意識形態」,但是有人則看性,有人則看愛,但是你可能不知道。

甚至還有隻「迷途羔羊」卻看到離婚,卻沒看到「意識形態」。

天堂的愛情中,有的人卻只看「一夜情」,卻抓不到月亮。

所以說,動物的智慧和人類是有差別的。

佛理、佛學辭彙,由於有個深度,所以常常藉由舉例或故事來說明,但是你要知道,這些舉例和故事,是為了讓你懂這個詞彙喔!

所以,當你在學佛的閱讀或聆聽時,要記得「依字自圓其理」、「依理自圓其義」這才能促進你的「悟」呀!

相關文章

  •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